陶晓玲,2016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,后在该专业教改班学习。曾担任学院党员服务站站长,获yl23455永利优秀毕业生,优秀学生干部。2016年保研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方向,2017年参加华理与法国雷恩一大的交换项目,在法国学习了1年Marketing,2019年硕士毕业获得双学位。现从事快消行业滴露品牌EC Marketing。“当年追的偶像,通过努力成功变成工作合作伙伴,向着理想出发的感觉真的很棒。”
求学——温柔坚定,向上生长
初入校园时,她对于学校的第一印象是学校不大,但五脏俱全。格外喜欢若水广场上的林荫大树,夏日蝉鸣不断。虽然那时的学校设施略显老旧,但别有一番韵味。
在校期间,陶晓玲曾担任学院社会实践部部长、党员服务站站长。正是在校期间的这些任职,给她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。她表示高中时期的自己比较内向,属于“班里的小透明”,在大学入学时下定了决心,希望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。不论是刚入学参加活动时学习学长学姐们的工作方式,还是到后来自己组织的各类公益、党员活动,时至今日陶晓玲都觉得对自己有着全方面的提升,包括在公共场合的表达能力和突发情况应对能力,以及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。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踏实精神,陶晓玲曾多次获得了学业优秀、精神文明、社会工作、创新实践等各类奖学金,荣获了学院优秀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,在毕业时更是获得了优秀毕业生,这些荣誉也为她的大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陶晓玲满怀深情地表示感激母校的馈赠。“母校给了我试错的机会。学院的一些老师,更多的像是我的哥哥姐姐和家人。”她特别指出,感谢教改班班导师缪老师,是她的市场营销课程让自己找到了工作的兴趣方向。同时感谢当时的团委书记左丽老师和辅导员刘兆亮老师,在学生事务工作中给她的很多中肯的建议和帮助。此外,在河海校园里,陶晓玲收获学业的同时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。大三时她与现在的丈夫相遇,经过五年多的恋爱长跑,去年领证结婚。
就业——永不想象没有风浪的大海
2019年7月,陶晓玲获得了第一份工作,她成功进入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曼伦商贸有限公司从事滴露品牌EC Marketing工作,到现在已经满2年了。入职前,她曾在欧莱雅中国Maybelline品牌的Digital Marketing和Dazzle地素服饰品牌的Marketing部门实习过。走出校园,陶晓玲觉得最大的感受是,大学所学的知识不一定能在工作中所用,但所掌握的能力和培养的工作习惯,却能帮助工作顺利进展。
很多人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万金油,什么都学,毕业后哪里都可以工作,可实际上每个方向都没有学的很深入。所以从大学开始,陶晓玲就在寻找自己喜欢做的到底是什么。她曾在常州一家机械相关的公司做过和供应链方面的工作,但觉得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很机械,自己并不喜欢;对于校内金融会计类的课程,自己只是会认真的听完每一堂课,达到考试高分的目标,但也提不起很多的兴趣,所以不愿意自主深入的学习更多,也因此判断自己并不适合金融行业的工作,终于,陶晓玲发现了自己喜欢且感兴趣的课程——市场营销。
陶晓玲在校期间喜欢参加各种需要有创意的项目型活动,喜欢和小伙伴一起讨论天马行空的想法,找出效益最大化的一条去落实。而在法国交换的经历以及自己在欧莱雅的实习经历,让陶晓玲确定了自己想做Marketing相关的工作,但近10年瞬息万变的电商行业也是很有想象力的,所以她最终选择了能将EC和Marketing结合的工作。
寄语——张扬青春,勇敢前行
采访的最后,陶晓玲结合自身经历倡导学弟学弟们在大学阶段,除了多多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实践外,也需要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多多尝试各类实习,找到自己的兴趣点。尤其是要抓住大二大三暑期黄金期参与实习,尝试不同的岗位,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工作是什么,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。同时她在校招面试时发现,大厂/500强的比较高质量岗位的实习经验,会在群面和初试阶段脱颖而出,提升通过的概率。